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福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现状调查
魏盛军, 蔡文鸿, 丁兰, 张哲, 张艺, 潘柏霖, 陈思源, 杨章武, 魏观渊, 林元俊, 郑国富
渔业研究    2023, 45 (2): 147-154.   DOI: 10.14012/i.cnki.fisc.2023.02.006
摘要124)   HTML1)    PDF (1936KB)(205)    收藏

污损生物对海上养殖设施、养殖对象、管理作业都有影响,科学合理的污损生物处理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福建省处理污损生物方式以人工清除为主,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清除方法以晾晒、手动清除为主,少数采用洗网机或喷洒福尔马林进行处理;存在处理方式传统、耗时低效、劳动强度大,以及前沿防治污损生物技术与装备难以适应生产等现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池塘淡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李慧耀 张哲 葛辉 潘柏霖 杨章武
渔业研究    2022, 44 (6): 562-57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6.004
摘要117)      PDF (2205KB)(227)    收藏
为探索絮团养殖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中的可行性,在养殖过程无换水和养殖废水隔茬再利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进行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以蔗糖(红糖)为添加碳源,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异养菌进行生物絮团培养,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70%,在当日第一次投饵时随饵料一起投入,异养菌每5 d添加一次;以传统养殖模式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BFT模式在不同养殖阶段均能有效调节养殖水质,总磷、活性磷酸盐、氨氮和无机氮含量降低比例最高分别为45.37%、94.82%、90.14%和20.74%;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17.36%~22.93%,对虾生长速度提高18.39%。将废水再利用养殖模式与BFT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水质调节,对促进对虾养殖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葛辉 吴建绍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57-36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2
摘要196)      PDF (3955KB)(375)    收藏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盐能力比较研究
张哲 黄种持 杨章武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4): 366-371.  
摘要61)      PDF (910KB)(297)    收藏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性状,在实验水温25.0~29.3℃、实验时间48 h条件下,本研究对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发育期P11~P12,体长6.09~7.54 mm)进行了耐低盐能力的比较实验,以48 h的存活率和体长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的耐低盐能力。结果显示,当盐度为3时,在17个实验组中,低存活率的6个组(存活率17.69%~57.37%)和高存活率的11个组(存活率68.72%~96.10%)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低盐能力最强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A群种虾和D群种虾的正、反杂交子代,而耐低盐能力最弱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D群种虾和C群种虾的自交子代。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种源、不同交配组合繁育的子代仔虾,其耐低盐能力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对虾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分析
杜秀萍 杨章武 张哲 吴丽云
   2020, 42 (3): 262-268.  
摘要184)      PDF (2044KB)(379)    收藏
2018年6—10月对4口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池水质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环境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NO3-是DIN(NH4+、NO2-和NO3-)主要的存在形式,占比达55%~85%;NH4+在0.005~0.060 mg/L低浓度范围内波动;5#池中NO2-出现累积现象,其变化趋势与NO3-高度一致。虾池中PO43-含量为0.012~0.400 mg/L,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各池中Chl-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份。水体中总异养菌数量为2.80×104~2.40×105 CFU/mL,弧菌数量为8.00×102~1.00×104 CFU/mL,弧菌在总异养菌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比较研究
杨章武 张哲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3): 254-261.  
摘要65)      PDF (2028KB)(332)    收藏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方法,以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进行耐低温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仔虾发育期为P11~P12,体长6.09~7.54 mm,实验水温为13.5~19.0℃,实验时间48 h。统计24、36和48 h的存活率,结合体长因素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各组仔虾幼体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从低温实验24 h开始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48 h时,16个交配组合中,4组存活率最高且与A群种虾有关(与D群无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10.35%。而4组存活率最低且与A群种虾无关的组合,其中3组与D群有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0%。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海南、福建两省对虾苗种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林楠 吴斌 林国清 戴燕彬 元丽花 杨章武 黄永春 杨少碧
   2020, 42 (1): 83-89.  
摘要91)      PDF (2220KB)(458)    收藏
福建是全国对虾苗种生产大省,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福建虾苗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虾苗企业研发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弱等。同样作为虾苗生产大省的海南,近年来虾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模式等方面有不少值得福建省借鉴之处。本文从福建、海南两省对虾苗种产业的产业规模、种虾来源与苗种类型、环境与自然资源、行业组织、成本及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为福建省对虾苗种产业发展提出引导苗企转型升级、加快原良种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生产性育苗实验
李正良 张哲 杨章武 粱其旭 葛辉 林克冰 郑雅友 杜秀萍 吴丽云
   2018, 40 (5): 380-385.  
摘要115)      PDF (1695KB)(450)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生态化和健康化水平,本文在育苗生产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添加红糖为碳源以提高育苗水体的碳氮比(C/N)。在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5%、实验池减少50%换水量的情况下,至P5发育期时实验池的总投饵量比对照池平均减少15.9%,虾苗平均体长提高8.1%、存活率提高28.2%,而氨氮、总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分别升高32.0%和24.1%。表明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时,对不同发育阶段换水量的减少要灵活掌控,并且后期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凡纳滨对虾越冬亲虾黑鳃病病症的初步研究
杨求华 杨章武 曹英昆 林琪 陆振 何丽斌 周宸
   2017, 39 (2): 85-89.  
摘要155)      PDF (4623KB)(731)    收藏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坏亲坏黑總病症病因,对患病亲坏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 (983.6 ±16.69)m 和 (956.9±12.14)m ,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2 纵列侧分化、4根头刚毛、3个口腔实齿、5个杯形肛前附器,化感器横向扁椭圆形,食道不形成食道球; 经鉴定,确定该线虫隶属于色矛科(Chromadoridae)、色矛属(Chromadorella)。 组织病理观 察結果表明,线虫感染后亲虾鳃组织坏死、溶解,黑色素沉积,游泳足基部出现黑化层。本文报道了一种由色矛线虫引起的越冬亲虾黑鳃病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2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亲虾形态特征及其产卵量、孵化率的比较
黄永春 郑伟刚 何晓雄 杨宏磊 陈辉辉 张哲 杨章武
   2016, 38 (2): 96-101.  
摘要124)      PDF (562KB)(733)    收藏
本研究对A、B两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亲虾形态特征及其产卵量和孵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B群体的体型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体重、体长、头胸甲长、第二腹节高和尾节长两者明显差异(P<0.05),其他形态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群体亲虾产卵量分别为(0.65±0.20)×104、(0.64±0.18)×104粒/体重(g),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节幼体量和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A群体产卵量与体型相关不显著(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10 3W 1.0878(R2=0.410 3);B群体凡纳滨对虾亲虾体重与产卵量相关显著(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54 5W 0.6778(R2=0.522 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几种不同碳源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效果的影响
杨章武 张哲 葛辉 李正良 卓吓晃 林跃宗
   2015, 37 (5): 347-352.  
摘要127)      PDF (1364KB)(782)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的生态化水平,分别以蔗糖、葡萄糖、淀粉为添加碳源,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0%,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在1000L的水体进行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碳源组絮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添加碳源和芽孢杆菌),且蔗糖组絮团的形成比淀粉组和葡萄糖组更早;蔗糖组和葡萄糖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淀粉组,其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5.4%和31.4%,且未换水即自行下降;添加碳源各组絮团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蔗糖组达到32.6%。仔虾幼体P14时,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仔虾体长分别比对照组增长22.8%和19.2%(p<0.01),差异极显著。表明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中,蔗糖和葡萄糖作为添加碳源是合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2.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
杨章武 杨铿 张哲 李正良 葛辉
   2015, 37 (2): 91-97.  
摘要165)      PDF (1769KB)(1220)    收藏
在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中,以蔗糖作为添加碳源促进育苗水体形成生物絮团。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在门、纲和属的水平上,通过检测絮团的细菌物种丰度及优势菌种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相同,但所占比例有所差异。其中具有清污作用的变形菌纲在实验组所占比例为16.2%,对照组为14.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作为常见病原菌的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在实验组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0%,而在对照组分别为1.4%和0.1%,实验组的病原菌比例低于对照组。本文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 ) 幼虫附着变态及胚后发育的研究
刘德经 谢开恩 杨章武
   2015, 37 (1): 1-12.  
摘要139)      PDF (2057KB)(936)    收藏
在1999-2011年间,为了充实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e)幼虫附着变态生物学理论基础和提高育苗成苗率,采取显微连续观察和活体显微摄影方法,对西施舌的幼虫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附着变态及胚后发育的全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直线铰合幼虫出现前闭壳肌和3对面盘收缩肌。壳顶幼虫时期开始生成后闭壳肌。足呈舌状,足神经节上方有一对平衡器,面盘中央具顶鞭毛朿。后期壳顶幼虫出现足丝腺、管状内鳃丝。匍匐幼虫足呈棒状,匍匐活动频繁,足丝腺发达,内鳃丝2~3对。面盘萎缩,顶鞭毛朿脱落,开始分泌足丝附着;次生壳生成;器官移位,唇瓣、口、内鳃相连接,以鳃滤食为西施舌幼虫变态的主要生物学标志。初期稚贝唇瓣二指形,内鳃丝2~4对。初期幼贝唇瓣三角形,眼点消失,外鳃丝生成,除性腺外,内部器官发育齐全。此项研究,对于进行西施舌幼虫的诱导附着及完善其产业化育苗工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浓海水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生理指标比较
张哲 杨章武 葛辉 孙敏秋 林克冰 郑雅友 蔡聪明
   2013, 35 (6): 423-428.  
摘要116)      PDF (3871KB)(1052)    收藏
为探索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开展水产养殖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浓海水的应激免疫反应。实验用浓海水由盐度30的天然海水添加粗盐配制而成。实验组设盐度40和36两种,对照组为自然海水盐度30。分别检测凡纳滨对虾高盐度应激后0、2、6、12、24、48、96 h时的血清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血清凝血时间。结果表明,浓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凝血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免疫性能的初步分析
杨章武 卢小宁
福建水产    2012, 34 (4): 278-283.  
摘要971)      收藏
在凡纳滨对虾群体选择育种研究中,利用1个经过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的凡纳滨对虾群体F2A,连续两个世代对该群体自交繁育的子代及其与其它群体杂交繁育的子代,进行免疫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两个世代的自交组繁育的子代F3A和F4A组,多项免疫指标都高于同世代的其它交配组,其中血细胞吞噬杀伤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14.8%和64.3%,F4A组比同世代的其他组高27.0%~44.8%;血清溶细胞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76.3%和74.6%,F4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36.5%~58.3%;血清蛋白含量也高于其它组;只有酚氧化酶指标最低。显示在人工选育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群体内自交传代,可能有利于群体免疫性能的遗传。但杂交组在生长和抗逆方面表现的杂交优势,与其偏低的免疫指标不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东风螺水泥池养殖两种铺沙方式的比较
张扬波 杨章武
福建水产    2011, 33 (4): 27-30.  
摘要1634)      收藏
为营造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经济、高效的底质环境,进行了水泥池两种铺沙方式东风螺养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养殖水温无明显差异,养殖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同一铺沙方式方斑东风螺(B. aerolata Link)和波部东风螺(B.formosae habei)的生长无明显差异。而离底铺沙,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风螺的体重日均生长速度分别比贴底铺沙高85.0%和68.6%,壳高的日均生长速度分别比贴底铺沙高56.1%和45.4%。离底铺沙是东风螺水泥池养殖构建经济、高效底质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不同底质的生长与存活试验
杨章武 郑雅友 李正良 郑养福
福建水产    2011, 33 (2): 0-0.  
摘要919)      收藏
为了解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水泥池底铺设不同底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底铺沙情况下,添加10%海泥或添加1%的贝壳,不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正常生长与存活,体重、壳高生长速度分别是23.7~25.1 mg/d和105.3~110.4μm/d,不同池生长、存活无明显差异;底沙添加海泥达到30%时,初期东风螺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但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正常;池底不铺沙时体重生长速度为10.0mg/d,仅为其他池的39.8~42.2%,存活率仅为其他池的65.1~67.6%。认为东风螺水泥池养殖必须铺沙,底沙可适当含泥,含泥量不高于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